汤森路透基金会6月18日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当天表示,城市化和人工林给亚太地区的森林和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损害了农村社区的利益,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FAO在一项报告中指出,1990-2015年,亚太地区森林面积虽然增加了将近1800万hm2,但人均森林面积仍处于世界最低位置。虽然在此期间期间亚太地区人工林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占该地区森林总面积的17%,但从全球来看,人工林只占森林总面积的7%。同时,在2002-2017年期间,原住民和当地社区拥有的森林面积增加了约1700万hm2。但人工林的增长却导致重要的原始森林消失。FAO助理总干事兼曼谷地区代表KundhaviKadiresan表示:“我们非常担心亚太地区的森林质量。因为原始森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一旦消失就不能恢复。”“而一个国家对森林的保护通常会导致另一个国家的森林砍伐增长。”森林保护主义者指出,人口增加以及矿产和其他资源需求的增加给森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亚太地区普遍在保护区、土地掠夺、使用权和利益分享等方面面临冲突,并且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加剧。权利与资源行动(RRI)这一非政府组织研究发现,各国政府控制着全球2/3的森林,但其中大部分是当地社区林,这导致小林主、政府和产业之间产生更大冲突。全球对橡胶和棕榈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推动了土地用途的变化。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政府允许企业通过租赁和土地特许经营等方式来改变林地用途,促进经济发展。
为此,各国政府目前正试图通过卫星图像、遥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森林监测和管理能力与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村社区的保护。一些亚洲国家已经出台了森林保护政策,并赋予原住民更多权利,如印度的《森林权利法案》、印度尼西亚的《社会林业计划》和柬埔寨的《社会土地特许权》等。倡导组织人与森林中心(RECOFTC)的执行主任David Ganz指出:“政府已经认识到人在森林景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设更强大的民间社会和社区组织来保护人们的权益。”但同时,也有政府正加强森林监控,削弱社会和环境保护措施,这将无可挽回地改变森林景观。